一、郁文达散文代表作?
1、《达夫游记》
《达夫游记》讲述了郁达夫的一生:始终在路上。为了生计,他的屐痕遍及北京、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所到之处,他尽情领略,把“灵感赋予了每一朵浪花、每一片绿叶、每一块蠼岩、每一株小草,让大自然的一切具有性格和情味(刘海粟语)。
2、《达夫散文集》
《达夫散文集》是北新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郁达夫。收《归航》、《立秋之夜》、《还乡记》、《给沫若》、《送仿吾的行》、《志摩在回忆里》、《雕刻家刘开渠》、《光慈的晚年》、《追怀洪雪帆先生》、《记曾孟朴先生》、《灯蛾埋葬之夜》等26篇。

3、《闲书》
闲书是郁达夫作,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印行,1936年5月1日付排,5月30日初版,印3000册。全书收有文章40篇,内容较杂,有杂文,有书话,有评论,有游记等。
4、《郁达夫精选集》
《郁达夫精选集》是2006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郁达夫。本书旨在囊括20世纪华文创作的精华,展示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
5、《屐痕处处》
《屐痕处处》是 郁达夫编著的书籍,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每写一山一水、一景一物,大都由近而远,逐层展示,使景物的美妙多角度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本书由上海现代书局初版,发行人为洪雪帆。1934年6月20日初版,印3000册。书前有作者写于1934年5月的序。
二、北平的四季写作时间?
北平的四季是郁达夫的一篇著名散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初,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充分表达出北平的四季独特的风韵,表达出作者对祖国无限的热爱。
三、《立秋之夜》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立秋之夜》是郁达夫创作的散文随笔类书籍,主要表达了他消极避世、精神苦闷、对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
黝黑的天空里,明星如棋子似地散布在那里。比较狂猛的大风,在高处呜呜地响。
马路上行人不多,但也不断。
汽车过处,或天风落下来,阿斯法儿脱的路上,时时转起一阵黄沙。是穿着单衣觉得不热的时候。
马路两旁永夜不熄的电灯,比前半夜减了光辉,各家店门已关上了。
两人尽默默地在马路上走。
后面一个穿着一套半旧的夏布洋服,前面的穿着不流行的白纺绸长衫。
他们两个原是朋友,穿着洋服的是在访一个同乡的归途,穿长衫的是从一个将赴美国的同志那里回来,二人系在马路上偶然遇着的,二都是失业者。
二人默默地前去,他们的影子渐渐儿离三岔路口远了下去,小了下去;过了一忽,他们的影子就完全被夜气吞没了。三岔路口,落了天风,转起了一阵黄沙。比较狂猛的风,呜呜地在高处响着。
一乘汽车来了,三岔路口又转起了一阵黄沙,这是立秋的晚上。
四、求一篇《故都的秋》的读书笔记?
《故都的秋》读书笔记
果儿成熟的喜悦,落叶满地的萧索,秋蝉哀鸣的凄凉,秋雨中闲人感叹的幽远,将秋描写的出色有味。《故乡的秋》是一篇不朽的散文!
我读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文章里那浓浓的秋意,深深吸引着我,那里的秋雨,秋蝉,秋果,那里的一切一切,都那么迷人。
这篇散文表面是对北平秋天的赞美,其实是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怀念。细细品味,作者还表达了内心的寂寞与忧愁。我深深赞叹郁达夫的文章有种含蓄的美。
我是一个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当然没有文中那优美的场面,这儿到处是车水马龙,偶尔飘落的树叶也被负责的环保工人扫掉了。秋天,,这儿根本感觉不到清凉,只有在10月突然变得好冷,一夜之间,从还穿着背心,汗衫变成缩头缩脑穿着两层长袖服。在城市里,我根本感觉不到秋。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我还是喜欢秋的,如果你去小区花园或公园,你会发现,这儿的秋景是全世界最美的。其他三季无论如何也赶不上,怒放的菊花,梦幻般的落叶,高的天,静的水,空气中夹杂着一丝薄薄的凉,不多也不少。这是你就会与郁达夫有着同感,但我还是不得不佩服郁达夫细腻的观察力与优美的文笔。
果儿成熟的喜悦,落叶满地的萧索,秋蝉哀鸣的凄凉,秋雨中闲人感叹的幽远,将秋描写的出色有味。《故乡的秋》是一篇不朽的散文!
五、故都的秋写作时间?
《故都的秋》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革命烈士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直至1949年国民党败退台湾为止的这段时间被称为白色恐怖时期。郁达夫为躲避国民党的恐怖威胁,1933年4月,他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今北京),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该文。
《故都的秋》是郁达夫于1934年8月创作的散文,郁达夫是小说家、散文家、诗人、更是一名革命烈士,抗日时期文艺界抗敌御侮斗争中的翘楚,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民族解放殉难烈士”。郁达夫著有《达夫全集》共七卷、《日记九种》等。爱国是《故都的秋》的主旋律,这里面蕴含着深沉的故都之恋与故国之爱,
六、故都的秋背景?
写作背景:从1921年9月到1933年3月,郁达夫曾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他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到杭州,居住近三年,这段时间里,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写下许多的游记散文。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本文。
作者在对北平秋的描绘中,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故都”表明描写的地点,含有深切的眷恋之意;“秋”字确定描写的内容。
故都的秋的创作背景:
《故都的秋》创作于1934 年8 月17 日。当时,郁达夫到达北京仅仅只有四天的时间。 当时日本侵略者要求将察哈尔省沽源以东、长城以北地区划归热河省。随后,不断地向第二十九军发动进攻,相继制造了两次“察东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