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清玄林徽因林语堂的简介
林清玄,著名作家、散文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远亭等,1953年出生于台湾省高雄旗山,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莲花开落》 《冷月钟笛》 《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 《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林徽因,生于1904年6月10日,卒于1955年4月1日,原名林徽音,福建省闽侯县人,建筑师、教授、诗人、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林语堂,生于1895年10月10日,卒于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代表作品《京华烟云》《啼笑皆非》《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等。
二、林清玄是“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有什么优点?
林清玄的散文创作深受禅宗思想的影响,往往蕴含着深刻的禅意。他的散文独具特色,有自己的风格。他的散文的价值在于,他的写作能够以 入世 的积极态度关注现代人面临的各种问题,并伴有人文关怀和思考。他的散文风格简洁、纯净、清新、睿智、悠远,可以达到诗的美感。林清玄是台湾新生代的重要散文家。他以一颗菩提心关注世界的生活,表现出极大的同情心。慈悲是林清玄的情感核心,慈悲是他散文的精神特征,清真也成为他散文的重要审美风格。
岁月如蝴蝶飞过,如扁舟流向,我也度过了一段很长的流浪岁月,只有每年秋天的兴谢野姜花让人伤感。后来,我住在木栅山,离房子不远的一间废弃的小屋后面,春天桃花像一串串晶莹洁白的珍珠遍地开花,当秋风吹过,野姜花白色的精灵在风中飞舞。我常常一个人坐在残垣断壁的脚下一下午,感觉秋天的意境可以用两句诗来形容。曲终人散,满江青峰。
日常生活,心灵感悟,对佛教的另一种诠释。书中的大部分文字与《金刚经》、《心经》和《佛陀的教诲》相同。它们散发着和平、喜悦和宁静的气息。林清玄是 当代八大散文家 之一,他的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将自己的宗教体验与文学相结合,结合自己的生活,用优美的语言讲述佛教精神,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与佛教的密切关系,创造了独特的佛教美学。
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林清玄的作品通常都比较耐人寻味,流露出对生命的一些感悟;同时,由于受到佛教因素的影响,他的散文往往会充满一些禅意,散发出一种浓浓的平等情怀。
他的作品非常有感染力,可以让人有心灵感悟,他的散文风格特别清新,空灵流动,特别有诗性之美,而且他的散文也特别质朴。
他的作品清新自然,对现实生活当中的事情描述的更多一些,也从这些事件当中总结出来的一些道理,让人们受益匪浅。
他的作品很注重现代人发生的各种问题,散文风格清新干净,给人睿智的感觉,他作品的内容很注重人文关怀。
三、中国现代三大散文家是哪三位
三大散文家是:刘白羽 、杨朔、 秦牧。
刘白羽先生是生在1916年,著有长篇小说《风风雨雨太平洋》,散文集《海天集》、《秋阳集》、《红玛瑙集》、,短篇小说集《草原上》、《兰河上》等
杨朔先生出生1913年,是山东蓬莱人。代表作品有《泰山极顶》、《画山绣水》、《茶花赋》、《海市》、《铁骑兵》等,出自《杨朔散文选》。
秦牧先生出生在1919年的香港,他是广东人。散文集《贝壳集》、《花城》、《秦牧散文选》等。
四、当代散文八大家是谁?告诉偶吧,谢谢你们了!
当代散文八大家:林清玄 汪曾祺 余秋雨 张中行 冰心 余光中 贾平凹 陈所巨 .
在诗歌、小说、散文等众多文学体裁中,我似乎对散文情有独钟。众所周知,古有唐宋八大家王安石、欧阳修、韩愈等,今有当代散文八大家余秋雨、金克木、冰心、秦牧、汪曾祺、余光中、季羡林、张中行,可见文学界对散文创作的重视,也可见我对散文的偏爱是在情理之中的。
其实一直以来,散文这个名词在我的脑海里就是颇为模糊的,在中学里也从未学过散文的什么条条框框的概念,而有关散文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形散而神不散”。可这句抽象的话也无法消除我的疑问,再看英文表散文意思的词语是“essay”,但同时也可以解释成为小品文及杂文,可见其本身就是一个模糊的主体,我便姑且理解为是一种松散而随意的文体,它不象小说要交代清楚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更不像诗歌要求的韵脚与对仗,它就如一位老者向我们讲述人间世事的沧桑变幻。
记得,我接触的第一本散文书是《秦文君散文集》,这是我初二时父亲送给我的生日礼物。秦文君是一位以编写青少年读物见长的作家,自然,她的散文也是处处流露出少儿情趣的作品,以记叙她儿时的趣事为主,诙谐幽默,常令我痴痴地笑出声来。那时的我,就先入为主地认定散文便是这样的有趣,讨人喜爱。到后来,我接触到《林玄清散文集》时才发现,散文并非我想的那样狭隘,它包罗万象,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描写街巷的琐碎小事,也可以大谈国事时政,可以出经入史,在旁征博引中阐述自己的道理;也可以独抒己见,发展自己的观点,种种不一而足。而同是台湾当代的两位作家写出的散文,一个妙趣横生,一个严谨沉重,究其原因,一个是儿童作家,而另一个是受佛家影响颇深的新闻工作者。所以,散文中是很能体现作者真性情的,也无怪乎季羡林先生把散文创作的精髓归结为真情二字。“真”乃真实,“情”乃抒情也。
中学学习古文时,也接触到很多古人写的散文,例如贾谊的《过秦论》、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杜牧的《阿房宫赋》以及苏东坡的《前赤壁赋》等都是流传千古的名篇,无一不是文采斐然朗朗上口的,至于背诵则无需老师催促,见了这么好的文字,自然而然想把它们藏于心里,现在默记起来也如饮佳茗,让人心旷神怡,如沐春风。我想,即便是记住或磅礴或细腻或豪放或婉约的佳句,也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如能仔细玩味则更是耐人回味。
当代散文一片“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就像墨色苍穹上的点点繁星,璀璨异常。无论是鲁迅的沉郁雄厚、朱自清的华美清新、余光中的灵妙恢宏、季羡林的淳朴恬静,还是冰心的空灵雅致,都行云流水般自然天成,他们的一片匠心,昭然可见。
中学课本中摘录了不少像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匆匆》等优秀散文,我时常被其优美的文笔所吸引。曾经在课堂上,老师让我们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录音机中一个磁性的嗓音诵读着这些优美的散文,再配于清灵的管弦丝竹之乐,那感觉真是舒畅爽快。
在我看来,读散文是最能平其心境的,如在一个点缀着丝丝虫鸣的黄昏,独坐在孤灯下,品一品清香袅袅的绿茶,读一读优美清丽的散文便是人间一大享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