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作者是第几次游秦淮河?( )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中作者是第二次游秦淮河。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现代散文家朱自清与友人俞平伯同游秦淮河时所作的散文,该文1924年1月25日发表于《东方杂志》。
这篇文章记叙的是夏夜泛舟秦淮河的见闻感受。作者将自己的感情与思绪,融合在风景描写技巧中,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篇文章标志着“五四”散文创作所达到的艺术成就。
这篇文章写于1923年10月,正值五四运动过后四年,文化领域显得比较冷落。两位作家身为新文化运动的干将,想要借游览秦淮河滋润自己干枯的心灵,慰藉自己寂寞的灵魂。
但是在游览的过程中,他们在灯影交辉,笙歌彻夜的秦淮河上亲身感受新旧文化的交锋,显得和这个环境很不协调。两位作家乘兴而来,惆怅而去,深有感触,便相约写下这篇同题散文。
作者在暮色的掩饰之下开始游历秦淮河,借助小船进入“幻梦”般的精神世界,通过月亮移置排遣内心的惆怅,歌妓的出现使得畅神移情的流程被迫中止而不得不回归现实。作者感情的生成既源于扬州这一特殊的环境,更与情感的独特经历密不可分。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生于江苏省东海县,因祖父、父亲都定居扬州,故又自称扬州人。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1920年毕业后在江苏、浙江多所中学教书。在大学学习和中学任教时期开始了新诗创作。
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影响很大。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开始创作散文并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散文作家。1931年留学英国,1932年回国,仍在清华大学任教并兼任中国文学系主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任西南联大教授。1946年回北京清华大学旧居,1948年8月12日病逝。朱自清是文学研究会的早期成员,是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二、以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歌400-500
从你的提示看你是一位很重情的人。现推荐散文家念人以情为主题的抒情散文《那夜风轻轻》《重逢在珠江河畔》《今夜细雨绵绵》,该散文写得很打动人心,情感细腻,文笔简洁优美,值得一读。有兴趣点击看看为快。
三、请问五四时期开拓了哪两种散文传统
曾经的时光斑驳着遗忘
童年,故乡
是那遥遥的月光
是那一笺笺悠长的诗行
四、有关五四青年节的文章
五四青年节作文:年轻与梦想齐飞
年轻的我,意气风发、踌躇满志,蓦然回首,往昔幕幕展现在眼前:儿时的我,总盼望着长大,视父母的关爱为枷锁,希望有一天自己能独立自由的生活;随着心志的逐渐成长,我悄然发觉自己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父母,此时的我只有怀着感恩的心情,在父母馈赠的圣水甘霖中幸福成长;渐渐懂事后,我开始为自己的事情烦恼:初中时我的理想就是考取重点高中,为了这个宏伟目标,我含辛茹苦、披星戴月、不分昼夜
地与书桌为伴。中考犹如一场浩劫,弄得人遍体鳞伤,结果却事与愿违,心力憔悴的我跌跌撞撞地走进沔城高中,失意与彷徨如阴霾一样笼罩在我心头。善解人意的母亲看出端倪,鼓励我说:“城中严格的管理制度,将会给你提供学习的最佳场所;城中严明的纪律,将是你学习的最佳保障;城中优秀的教学质量,将为你施展鸿图添砖加瓦”母亲的话,振聋发聩,掷地有声,但我却一直将信将疑。
于是我开始在校园里寻找:课堂上,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老师们,循循善诱、娓娓道来,老师的博学无私、严谨执教与学生的朴实好学形成良好的互动,课堂上的氛围融洽而和谐;元旦晚会上,你方唱罢我登场,台上精彩不断,台下掌声阵阵;自习课上,同学们如饥似渴地吸收着书本上的营养,认真而又投入;操场上,足球比赛、篮球对抗,输了,别泄气!赢了,祝贺你!握一握手,顷刻,赛场上又是一片欢声笑语。
难以忘记,为了推行熄灯制度,班主任每晚巡逻值班到深夜;难以忘记,为了监督教学质量,学校领导经常深入教学区,认真检查每个教室的课堂情况;难以忘记,为了规范同学们的就餐行为,老师和学生干部们一起,每天早早来到餐厅进行监督检查,是的,我们的学校还年轻,但,这正是活力的象征!是的,城中还稚嫩,但她前途无量!不知不觉中,我发现自己已深深爱上她了,我完全把自己植根在这片土壤中,我的内心深深烙上了城中的印记。
那么,我们该为她做些什么呢?为了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有的同学参加了社团,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有的同学力争担任学生干部,为学校的学生工作奉献热情和力量;有的同学发挥特长为学校献技献艺;还有的同学以主人翁的精神主动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献计献策
一个人的努力对于整个学校的发展来说如沧海一粟,但是如果把每颗爱校之心聚集起来,力量可谓无穷。毕业后再回首美丽的母校,我们就可以自豪地说:“我无愧于高中三年生涯,我为我的学校骄傲!”
年轻与梦想齐飞,这不仅是一种信仰,更是一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