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优秀散文是怎样创作出来的
散文并迹结构:
1、首段:引出下文,统摄全文。
尾段:深化主题,点题,想象空间。
2、首尾照应
3、段与段关系:层进、并列、总分。
散文:无韵文;不讲究句式关系,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岩扰的文体。通常一篇散文具有一个或多个中心思想,以抒情、记叙、论理等方式表达。
【形散神不散】【语言优美,富于文采】【意境深邃】
写作手法
1、对比衬托;2、情景交融;3、虚实结合;
4、托物言志;5、以小见大
语言特色
1、修辞手法 2、用词锤炼绝枣并【动、形、叠】
3、句式选择 4、语言风格
二、试述余光中散文的创作成就。
【答案】:(1)在台湾散文界,做唤余光中被视为台湾学院派散文的代表,也是台湾诗化散文的集大成者,他是少数的理论、创作兼行并举的作家之一。他在60年代初最先倡导“散文革命”,提出了现代散文的三要素,即弹性、密度和质料,推崇“新感性”。其散文带有诗人特有的敏感、激情,具有丰富的想像档帆力,体现了作者驾驭文字的卓越才能,也融会了学贯古今、兼通中西的广博学识。
(2)60年代的余光中的散文带有恢弘磅礴的气势,裹挟着一股青春骚动的浪漫豪情,充溢着丰富奇诡的想像力和感性的表达,让人读来酣畅淋漓、思绪万千。飘萍式的都市生活和异乡羁旅,催生了诗人敏感心灵的寻根意识。这也正是许多海外华人共有的心态。在余光中的散文中,这种深挚沉重的乡愁是常常复现的主题。80年代,余光中的散文由恢弘博大的气象转向儒雅温和,再转向机智幽默,随着激情豪气的收敛,更纯蠢凯多了些智慧长者的宽厚达观。
(3)余光中在台湾散文中的意义,不仅在于他创作了大量历史感、空间感和现实感兼容的作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蕴融入现代意识中,而且,在艺术形式、语言技巧上,他也探索出一条既传统又现代的道路,创造了独特的文体美。余光中的散文一般具有较大的密度,常常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意象、典故,运用现代诗的暗示、象征、比喻、意识流等多重手法,以有限的语言传达丰富的内涵。
三、散文的创作特点是
散文有三大特点:形散而神不散;注重内心感情的表达;语言优美自然。
“形散”指的是散文形式上的散漫,不要求你的写作手法,不局限你的写作结构。“自由”是散文最大的特点,但亏歼是再散都不能“神散”,“神”指的其实是个人情感的体验。散文的中心任务是表达“神”,所有的“形”都是在为“神”服务。
真情实感是最为打动人心的,让读者“共鸣”说明这是一篇成功的散文,不需要矫揉造作,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即可。如果不愿意摊开自己的伤口,那细细捕捉自己生活的温暖也是不错的选择。
散文素来被称为“美文”。人应该是态租生来就会写作的,只是慢慢地变得不怎么会写作了。最本质的情绪就是写作最好的素材,散文之所以美,是因为情绪的帆空兆表达向来都是细腻的,如涓涓流水,沁人心脾,给人一种自然而然的舒畅感。
四、散文创作技巧有哪些
散文是一慎改宏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篇幅短小、体裁多样、形式灵活、文情并茂的文体。
散文可以主要分为记叙散文和抒情散文(仍按传统的不明确的说法)两种。
记人散文模式
【开头】①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②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
【中间】▲一种情况: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叙述和描写。
▲另一种情况:几件事。每件事即每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宽册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
【结尾】①重申特质,照应开头。②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抒情散文模式
【开头】1叙述自己与景物的关系。2议论景物和自己。
【中间】1描写景物,分出层次,细致动人。2联想发挥,更大意义。
【结尾】感慨
散文的写作
一、精于立意——“凡文以意为主”。
意,就是使我们心灵受到触动的东西,使我们眼睛豁然开朗的东西,思想突然升华的东西,感情更为纯洁的东西,它就诗的灵感。我们要为自己的散文立意就要赶紧捕捉住它。因为这里面有心灵的颤动,思想的闪光。
二、善于构思
构思是写作者对生活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提炼的过程。写作者要在构思中为散文的思想内容寻找尽量完美的艺术形式,使思想性与歼明艺术性达到和谐的统一。因此,构思要解决立意、选材、创造意境、确定体裁、基本手法、布局谋篇等问题。这里着重讲讲确定体裁、寻找线索、创造意境三个问题。
第三、创造意境。
散文的意境是情和景的交融,是意和境的统一,是作者浸透了时代精神的主观感情、意志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统一。意是灵魂,境是血肉。意高则境深,意低则境浅。
五、新时期散文的几种创作类型
常用抒情散文写作格式 抒情散文大致可分为借景抒情、因物抒情和以事抒情三类.以事抒情课本中多划为记叙文范畴,因慧缺而只设计了借景抒情的四式和借物抒情的两式.1.参游式.本式的套路模式为:参游起因→参游见闻 本式的特点,作者是文中的穿线人,由作者的目击联想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典型篇目:《难老泉》、《雨中登泰山》(兼有两式特点)等等.使用本式,题旨有的在行文中显出,如《难老泉》,有的在文末点明,如《雨中登泰山》.选用哪种形式,主要据个人行文的习惯而定了.使用本式应注意三点:一要注意众多的景物应以作者行踪为线串联起来,移走换空森景,景不离步;二要注意每进一步,地点要交代明确,描写要虚实相间,这样才能清晰而深广;三要注意描写手法的使用,众多的景物要详略得当,详处着力描写,略处简要概述.2.静赏式.本式的套路模式为:进入景点→依次静前亏辩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这一式的代表篇目是《荷塘月色》.作者由于心里不宁静而想起荷塘,经过小煤屑路进入荷塘,这是进入静景的欣赏地点.接下来依次先赏月下荷塘,次观塘上月色,再览塘周树影.这是从下到上,从中间到四周地赏景.赏景之后触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又由江南水乡的采莲,想起《西洲曲》中的句子,相比今天游荷塘,却没有当年采莲的生气.这是赏景的联想,以加深写景的含义.用这一式应注意三点,一要注意进入景点的缘由要自然,最好能点到主题上;二要注意多角度写主要的景物,至少要有三个角度;三要注意使用联想,旨在与开头所交代的缘由相照应,用抒发情感的方式来深化主题.忽视了这三点,这篇文章就成为一张简单的多镜头照片了.本式多用于写静景,故称静赏式.可用来写山写水,画雨绘云,草原树林都可如法去写.3.象征式.本式的套路模式为: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本式的代表篇目是《白杨礼赞》、《茶花赋》等.其主要特征是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左象征之人;二是卒章显志,篇末点旨.用白杨象征抗日精神,用童子面象征祖国新貌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散文的创作成绩非凡,呈现出全方位开放的状态,散文出版物和写作的商品化,更是加速了散文继续向前发展的势头。而且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发生了相当巨大的文化转型,这一转型必然影响着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当然包括散文创作,在文学由中心到边缘的位移中,散文在边缘处的定位,保证了散文这一文体的从容发展;转型期知识分子精神与立场的分流,使散文成为知识分子精神与情感的存在方式;市场经济不仅使散文的创作与出版带有商业性,而且确认了市民阶层的合法性并因此使部分散文成为消费品;传播媒介的发展为散文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于是散文随着其他文体的发展而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审美时代。1992年,当《文化苦旅》在《收获》杂志上以专栏形式脊明隐刊出后,文化散文开始在中国亮相,而“文化散文”作为一个概念,是佘树森在《九0散文谈》中提出的,这大概是最早对“文化散文”的理论描述。随后便涌现出更多的概念,比如“女性散文”、“学者散文”、“校园散文”、“大散文”、“新散文”、“樱厅后散文”、等等,可谓旗帜林立,特色迥异;随后刘亮程的出现,简直是散文界的一个异数,对于他的评价,无论是散文界,还是学界简直对他好评如潮,更有林贤治更是评价他是“二十世纪90年代的最后一位散文家”;之后格致的出现也成为散文界的一个亮点,张守仁先生曾评价格致说:“格致的出现无疑是新散文领域的一个事件。”“我等待了十多年,终于等来了打通文体界限的佳作。”1998年初,云南的《大家》杂志以开设“新散文”专栏的形式推出了一批散文作品。这批散文的作者包括张锐锋、庞培、于坚、钟鸣、陈东东、朱朱、周晓枫、杜丽、王小妮、海男等,他们的创作充满生命的激情和个性化的特色,在其中,他们试图将自己蓬勃的激情与深邃的思索融入散文创作中,并突破诗与散文的文体界限,进行一种将诗与散文融合的跨文体写作实验。
以上的散文方面的努力和探索使得当下散文的创作,在感觉、形态等各个方面得以多维度地展开,进而达到一种诗性与智性完美结合的境界。他们的创作实践既是当下社会各个生活层面的折射,又是现代生活的消费品;既是一种群体行为,也是个体生命知性、智性的表述;它体现着不同的文化、价值判断,并衍生出丰富、多样、立体的内涵。槐旁
而且随着诸多散文旧作的重刊,各类散文书系、类编、选本的编选,散文刊物的增多,“晚报”、“周末”类报纸“随笔”、“小品”专栏的开辟,使散文创作主体呈现一种变化与扩大的趋势,于是“散文热”在90年代成为诸多文学现象中的一个醒目而主要的现象,其中包括以汪曾祺、张中行、谷林、桂苓、止庵为代表的性灵小品散文的写作。